湖南道縣加速打造五金模具等6大產業集群
近日來,湖南道縣承接產業轉移喜事連連:華新水泥道縣生產線點火投產,華鑫冶煉10萬噸硅錳合金等3個重點項目又同時舉行開工儀式。2010年1至10月,該縣共引進工業項目69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5個,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2%。
近日來,湖南道縣承接產業轉移喜事連連:華新水泥道縣生產線點火投產,華鑫冶煉10萬噸硅錳合金等3個重點項目又同時舉行開工儀式。2010年1至10月,該縣共引進工業項目69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5個,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2%。
2009年以來,湖南道縣提出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建大平臺,引大項目,向東承接“長珠閩”,向西對接泛北部灣及東盟,全面提速產業轉移和推進新式工業化步伐。
湖南道縣以園區建設為突破口,近兩年中,累計投入近5億元,著力打造道州工業園與道縣工業走廊。坐落在207國道與323省道交匯處的道州工業園,規劃建設總面積20平方公里,現已開發建設5平方公里,主要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323省道沿線建設的道縣工業走廊,則以發展建材、農產品加工、鐵錳精深加工為主,現已完善東升區及躍進區的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同時,湖南道縣不斷完善招商政策,創立招商方式,強化招商服務,促成了晶石電子、科立爾實業等5個智慧之選過億元項目和雙木林電子等3個智慧之選過6000萬元的項目落戶。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湖南道縣在引進項目時特別注重“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節能環保性好”等特點,做到引進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加速形成產業集群。目前,其工業園區已初步形成礦冶、輕紡、電子化工、建材、五金模具、食品加工6大產業集群。
道縣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藍寧道新”加工貿易區重點縣、全省50個創業基地縣之一。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考察這個地處五嶺要地的湘南山區小縣的工業時,禁不住脫口稱贊:道縣猶如“湖南的東莞”,詮釋了創辦大工業的發展之路。
建設篇:大手筆構建大園區,打造工業發展“洼地”
近年來,道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在位于縣城207國道與省道323線交匯處,與縣城建成區只相連,不相交,沒有用地、建設上的矛盾,符合縣城的總體規劃,且交有助于潤腸通便捷,地勢平坦開闊,平地工程量小,用電用水方便的縣城東北角選址建設工業園,大手筆的規劃工業園區的占地總面積達20平方公里,相當于當時縣城面積的兩倍。
在省道323線縣城至仙子腳鎮沿線兩側,曾布局了多家國有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國有企業或搬遷,或關停倒閉,導致大量的廠房和土地長期閑置。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為盤活工業的存量資源,采取了“騰籠換鳥”的模式,把國有企業的閑置土地與沿線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大力引進戰略智慧之選商,建設長達30公里的道縣工業走廊,與氣勢磅礴的道縣工業園并駕齊驅,聯袂演繹道縣“工業興縣”的動人樂章。
打造優異的工業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大工業。從建園伊始,縣委、縣政府就立足這一基本思想,堅持高標準規劃、大手筆建設、有檔次次配套,使之成為全省優異的縣域工業園。他們努力探索窮縣辦工業的路子,想方設法積極籌資,千方百計加大園區投入,確保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h委、縣政府一班人認為,啟動建設時不我待,沒有錢,自己的干部隊伍自己拉上來干,坐而論道等不來工業的興旺,干起來后辦法總比困難多。于是,古城道縣掀開了開創歷史的一頁。建設中,縣長唐湘林為扶持工業園區的建設資金,設法拓展融資渠道。道縣工業智慧之選公司,共爭取開發銀行借錢4707萬元,拉通了道縣工業園振興路、東洲大道,并完善了其配套設施。縣財政土地出讓金80%用于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去年5月份以來,縣財政投入1900多萬元,完善了冶煉工業走廊東升園區、躍進園區的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h政府還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打捆給企業,由企業自主進行廠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采用BOT、代建制等民間籌的形式建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近6年中,道州工業園累計完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7億元,完成了5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完善了路網、電網和給排水管網系統。在工業園附近智慧之選1.1億元興建一座日處理污水4萬噸(一期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目前,道州工業園已引進項目83個,其中,建成投產18個,在建21個,正在籌建44個;工業走廊已引進資源企業9家,其中投產6家、在建3家。昔日沉寂的荒山坡,變成了一條條花團錦簇的大道,變成了一排排造型優雅的現代標準廠房,一個個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企業,一個個功能配套的生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