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行業改革開放30年,不斷縮小與世界五金業的差距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20年來,制品行業的企業數、規模、產品品種、管理和質量水平以及品牌影響力等均有了顯著地提高,與世界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有些產品甚至超過國際水平。據統計,1988年我國五金產品的出口額只有8億美元,而今卻達到300億到400億美元,是20年前的40到50倍。
早在1999年,五金制品行業基于安全和技術進步的考慮,優先在業內啟動了淘汰直排式燃氣熱水器的活動,由此推進了整個行業以技術進步為主的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之后,在五金制品協會的牽頭組織下,壓力鍋、水龍頭、吸油機、工具、鎖具等產品制定新標準等,紛紛加大了淘汰落后產品的步伐。以鎖具為例,產品從初的掛鎖到執手門鎖,實現了機電一體鎖、電子鎖直至指紋鎖、遠程遙控鎖的變遷。從2001年算起,國際五金展覽會至今已成功舉辦8屆。展覽面積也從1萬平方米、3萬平方米、5萬平方米、7萬平方米直到2008年時的10萬平方米,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目前已經成為亞洲優先、世界第二的專業展覽會。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五金在世界五金界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五金的30年,就是大膽創造的30年,五金行業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天地:催生燃氣熱水器是一個創造;勇于自我否定、淘汰直排式熱水器是一個創造;命名特色區域,首度打開區域經濟之門是創造;借會展經濟之形,行與世界接軌之實,加入世界五金聯合會,并爭取到世界五金大會在召開,是個創舉……
總結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五金制品行業成績斐然,但一些高端產品仍然依賴大量進口。下一步,行業將在科學發展觀的引路下,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實現附加值提高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