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金”產業品牌概念不能“紙上談兵”
???五金行業歷來被人們稱作“小五金”,不僅是因為五金產品普遍比較小,也是因為我國的五金企業規模一直比較小,大部分是民營小企業,注冊資本一般只有百萬元左右。而且我國的五金企業大多數從事的是出口加工或oem業務,很少有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
雖然從單個五金企業來看,大多是“小五金”,但是由于五金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所以我國整個五金產業的規模還是相當龐大的。根據五金制品協會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五金制品產業總產值已達8000億元,并一直保持著15%以上的增速。如此巨大的產業規模使眾多“小五金”聚集成為了“大五金”產業。
與巨大的產業規模極不協調的是,我國很多五金企業都是以出口和oem業務為主,大多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穩定的銷售渠道。這就使五金企業在做推廣方面一直處于‘短視’的狀態,缺乏長遠的品牌建設規劃與相應的宣傳計劃。
當“品牌意識”的概念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五金業驚訝地發現“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隨著近年來五金產業競爭的加劇,企業的品牌意識已經覺醒,逐漸認識到了品牌對于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建材加盟企業把品牌塑造納入了戰略規劃,品牌對于起步較晚的企業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企業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的品牌能先讓消費者接受,并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個企業就能先進于其他對手,在五金業嶄露頭角。但我國五金產業品牌建設現狀讓人憂,品牌之路任重道遠。
與不斷擴大的經濟規模相比,當前仍然缺乏高標準的品牌,制造的附加值仍有待提高。五金產業品牌意識漸濃,一批新生五金品牌著裝成長,并且開始有品牌出口進行海外并購如“大連遠東24次海外并購造就全球麻花鉆巨頭。”
我國五金企業大多數是從為別人“做嫁衣”起家,在五金市場這片廣闊天地里,各品牌發展也同樣遇倒了相同的問題,品牌數量如雨后春筍般擴張,但品牌發展缺良莠不齊。加盟連鎖品牌之間的競爭無序。畢竟“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新生品牌在營銷手段上,更顯保守以及缺乏經驗。
成就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五金行業的夢想,也是五金企業和企業家們夢寐以求和關注的焦點。但是,反觀五金業的現狀,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五金企業總裁,他的工廠可能很大,可是一談到建設品牌,總是感慨萬千“做五金難,做五金品牌更難”。既然一個品牌的競爭力,決定了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對此,我們不得不深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整個五金產業,為五金產業的品牌建設謀求更好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