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金產業集群興起和形成
我國優先個正式的五金產業集群是在張家港大新鎮形成。1996年,五金業占大新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8%,協會與地方政府部門指導和考評,授予大新鎮“全國五金之鄉”的稱號。此后協會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培育特色產業區域,推動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行業從企業個體發展到產業集群,涌現出33個五金特色產業區域.至今協會已分別授予33個地區特色區域稱號,這對于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鏈的延伸、勞動力就業、城鎮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五金產業集群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有一個興起、發展、成熟的過程但其發展并不完全是自發的過程,也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五金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市場需求變化和政府政策的影響。
1、市場需求為五金產業集群提供實體基礎
我國五金產業集群形成的驅動力量主要是市場需求,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由企業自我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其中,廣東珠三角的五金產業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智慧之選驅動下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浙江永康一帶是依靠當地企業家和工商業發展起來的特色產品產業集群;而北京中關村則是依托密集的高科技資源形成的高科技產業集群。
這些產業集群都是市場力量驅動下自發形成的,當地政府只是在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后才加以引導。而且,從發展歷史看五金產業集群的主要驅動力量也是市場,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合格機遇,再加上產業集群理論的引進與應用,充分利用市場不斷擴大和開放不斷深化的大好時機,實現了空間的聚集和產業的分工合作,從而形成了產業集群并在其中不斷發展壯大。在地方積聚形成產業集群,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品牌意識的增強,這些產業集群為我國五金企業出口提供了實體基礎。
2、政府積極扶持,推動五金產業集群發展
五金產業集群的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但產業集群的雛形形成后,地方政府都會加以積極扶持,對本地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存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智慧之選,促進企業發展。地方政府通常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二是完善基礎設旋,優化智慧之選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業園區,鼓勵企業“進區入園”,促進產業集聚和園區化進程.四是建立交易市場,擴大市場規模五是舉辦產品博覽會和商貿會,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實施區域整體營銷,創建區域品牌。六是引導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集群的產品技術
升級、七是協調產、學、研結合,為產業集群創造i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
3、集群間企業競合,促進集群的發展
在我國五金產業集群形成過程中,資源是首當其沖的關鍵點,然而事實上,當產業集群形成時,資源已經達到了共享。在此時,資本力量的博弈便顯示出來首先是資本的壓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在資本的影響下,一方面,具有相同業力的企業彼此競爭,提高自身企業在集群中的優勢;另一方面,企業彼此之間又進行合作,促進技術的轉移,新業務的形成和公共設施的共享。在動態的競爭與合作博弈中,集群內企業在競爭國收效的同時,集群的整體競爭優勢也得到加強。